外語學習力隨年齡遞減?研究指出:沉浸學習效果最好

為什麼長大後想精通外語這麼困難?研究發現,人們只要過了17、8歲,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就會逐年遞減,並且很容易就會因為日常生活中的雜事而分心

據美國「認知(Cognition)」心理學期刊中最新的研究指出,想說一口道地外語,就必須趕在10歲以前加強練習,這是因為人們在進入大學就讀或步入職場工作後,為了避免在別人面前表現出愚蠢或失敗模樣,下意識逃避學習新的事物;甚至有科學家認為,不用等到10歲,基本上人出生以後學習外語的能力就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。

10歲前學外語,可達母語程度

該調查為了在一開始就獲得有效的本數,因此研究人員利用網站製作一款容易上手的線上英語文法小測驗,再根據所回收的答案,統計分析答題者的母語、慣用方言與所在的國家,為了慎重起見,測驗在結束之前,會請答題者告知他們實際的母語為何、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其他外語、還有曾經居住過哪些地方和國家。

 

這個測驗程式經由在臉書上推廣後,獲得廣大的迴響,最終累積了超過30萬人次的分享,並有將近67萬人次作答,其中數據包括來自各個年齡層及各地區的英語學習者,而在統計結果出爐之後,研究者便得以客觀的分析每位答題者所犯下的語法錯誤。

環境比上課更重要

該研究除了發現在語言學習上存在著所謂的「關鍵期」之外,研究人員更發現「沉浸式學習」的效果遠比待在教室裡面的傳統學習方法來得更加顯著,「當然我們不太可能要求每個想要學習外語的人,直接搬到那個國家居住,但數據顯示,這種方法的確能夠加速學習外語的效率」因此專家建議,要是成年人想要學習或精進外語的能力,不妨除了平常透過教育機構單向學習外,也找機會嘗試前往不同的語言環境加以進修。

沉浸式學習的優點在於讓自己完全進入純粹的環境,有效降低外界的干擾,當人們處在這樣的狀態時,大腦會主動抓取訊息並牢牢記住,我們稱之為語言習得,而這跟我們所熟悉的主動學習(Learn)差別在於,習得是透過潛意識來完成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潛移默化。

當然,要是出國學習外語並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,那麼專家建議我們可以透過環境來加以模擬,像是看新聞或電視的時候,可以靠著聽一句、讀一句的來發出聲音,就像是在學唱一首新歌一樣,先掌握語言本身的旋律即可,又或是跟該語系的人做大量的對話練習,而非僅透過書面文字來揣摩其義。

縱使人們在進入青春期的後半階段,或在邁向成年與中年之際,就會逐漸發現自己的大腦在第一時間喪失了既定的可塑性,但好消息是,就算今天我們怎樣都無法說出一口道地的外語,但其實大腦在學習上的潛力,仍舊是比我們想像中來得更加出色。

參考資料:親子天下